外伤性乳房血肿

外伤性乳房血肿

概述:外伤性乳房血肿又可称乳房外伤后血囊肿,主要是钝性外力作用于乳房引致的内局部血管断裂出血,进而形成局部的血性囊肿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,穿刺有血性液体为其特点。详细询问病史,对诊断有着重要意义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乳房受到钝性挫伤或暴力碰撞伤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。病人血小板减少,或患有其他出血性疾病,更易促进本病的发生。乳房手术时止血不当亦可形成乳房血囊肿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钝性挫伤或暴力碰撞伤作用于乳房,致使乳房内小血管断裂,导致腺体内或乳房皮下的局部出血,从而形成局部血性囊肿。
    病理检查,常见病灶囊肿改变,表面可有暗红色出血斑块,切开后可见囊腔内有暗红色血液,或为巧克力色的陈旧血液。病变日久,其囊壁纤维组织明显增生,内有铁血黄素沉着。乳房表皮由受伤早期的紫色,渐变为中期的黄色,至完全吸收的正常肤色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创伤可发生于乳房的任何部位。早期表现为乳房肿胀和疼痛,有些病人可见到皮肤局部的青紫瘀斑等出血征象,继而乳房内形成血肿。部分血肿可能未经治疗而自行吸收消失,但有不少因吸收缓慢而形成血囊肿。
    体检:可扪及乳房内明显的肿块,大小不等,质地中等偏硬,有明显的囊性感,活动度尚可或欠佳,常有轻压痛,或无明显压痛。患侧腋窝可扪及质中、可活动的肿大淋巴结,但晚期淋巴结常无明显肿大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血肿形成后,未能妥善处理,细菌可沿乳管或血液进入血肿,引起急性乳房炎或乳房脓肿,此时病人可有全身发热,乳房局部红、肿、热、压痛。可按急性乳房感染处理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可升高。如有感染,中性粒细胞计数可高于正常值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
    1.乳房钼靶X线摄片  早期可见乳房呈弥漫性密度增高影,皮肤增厚,皮肤下脂肪层呈毛玻璃样透明度改变。以后可见到边缘境界清楚的肿块阴影,大小为1~3cm,囊壁周围常可见透明晕带。因囊内的血性液体内富有含铁血黄素,故其阴影的致密度相对较高(图1)。
    2.超声检查  血性囊肿的超声检查,亦可见典型的液性平段或暗区,根据其反射波形和暗区,常能确定血囊肿的确切部位,大小和范围。
    3.细针穿刺  以7~8号针作血囊肿穿刺抽吸,大多可抽出不凝的血性液体。此时,一般在结合临床的情况下,可作出肯定的诊断。

诊断

诊断:病人大多数有明显的外伤史,一般常为器物损伤,或遇意外事故撞伤。有些病人尚可有血液病史。一般根据外伤的病史,乳内肿块质地囊性感明显,常伴有皮肤瘀斑等即可作出初步诊断。穿刺抽出血性液体时,即可确诊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    1.乳腺癌  外伤史是两病鉴别的重要因素,乳腺癌多无外伤史;乳腺癌的肿块质地坚硬,无囊性感,且形态常不规则、活动度较差。而乳房血囊肿扪之囊性感明显,多呈圆形、椭圆形,活动度可。
    2.积乳囊肿及单纯性囊肿  详细的病史及穿刺检查和B超检查,不难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血肿无须特殊处理,可用乳罩托起乳房,以减轻疼痛,理疗、热敷促其血肿吸收。对于大血肿不能完全吸收者,可在严密的无菌操作下,穿刺抽出陈旧性出血。
    穿刺方法:常规消毒皮肤,局部麻醉,以30ml或50ml注射器, 8号或9号针头,或方针头,于囊肿最低位穿刺、抽吸。抽毕注入可青霉素80万U或链霉素1g以防感染。

预后

预后:此病正确诊断,治疗痊愈后不影响哺乳。

预防

预防:
    1.做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,注意保护乳房,避免硬物或暴力撞伤乳房。
    2.乳房受到突然外力的碰撞后,要及时到医院就诊,做到及时检查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